1、組培生產標準化是智能化的前提
組織培養生產產業化,已是許多組培工廠采取的運行模式。而眾所周知,組培生產的產品,不論是藥用的,如石斛。農業生產用的,如馬鈴薯?;ɑ苌a上運用更多的,如非洲菊,勿忘我,玉簪,礬根等,林業上抗鹽堿的榆樹,楊樹。它們在培養基的配方上,光照,溫度,繼代培養天數上有較大的差異。因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等通過大數據集成,形成標準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實際生產中,只需在管理端輸入所需要生產的品種,這個品種的生產流程,所需要的環境等自動開始調節。并可以留有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系統對接的端口,形成組培生產智能化管理系統。
2、組織培養工廠生產過程
組織培養工廠生產過程包括培養瓶清洗,培養基配置和灌裝,培養基消毒滅菌,接種,培養瓶進出培養室,培養瓶上下培養架。這些工作現今大多數采用人工的形式,或者半機械的形式。勞動效率,資源利用率相對于大田生產來比,是比較高,如果借鑒現已經比較成熟的工業技術,如物流的智能化、藥廠的GMP管理等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1、培養瓶的清洗
智能化的清洗和烘干,是保證組培污染率高低的第一道防線和重要手段。通過清洗系統的清洗和比照,可以保證培養瓶的清潔度。
2、培養基的配置和灌裝
智能化的培養基配置和灌裝,可以99%以上保證藥品在培養基中的濃度。避免漏加和錯加藥品的事故發生。通過智能化的灌裝,培養基中的所有藥品在每一瓶中濃度相同,培養基的保證培養苗的生長一致性,提高培養苗的商品率。
3、培養瓶進出培養室
組培工廠內,通過智能化物流,有效解決培養瓶進出培養室,培養瓶上下培養架。當今,人工搬運模式下,培養架最高在2~3 m,有5~7層培養空間(圖1)。(實際超過5 m,一般就需要借助機械)。在智能模式下,有搬運機器人的參與,培養架可增加到4~5 m甚至更高,培養空間10層以上(圖2)。智能模式下,培養室處于較封閉環境,只需要留有人員檢修的必要通道。培養室空間利用率可增加200%~300%。資源和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圖2 智能模式下的培養架
3、培養苗的日常檢查,是組培生產中的重要環節
由于組織培養的特殊性,培養苗的檢查,人工檢查的可信度比較高。恰恰是人的因素,可控信和效率,人的精神狀態,專業素質,勞動時間都會決定檢查的質量好壞和效率的高低。組培苗的日常檢查在智能機器人的檢查下,不會受人為因素控制,也不受環境影響,全天候檢查培養苗的狀態并能及時反饋給管理人員。
4、組織培養中最關鍵的步驟
(繼代培養主要的操作步驟包括:自培養室搬運培養瓶至操作間;將培養瓶放置于工作臺上;利用液體酒精、滅菌器等消毒培養瓶表面、鑷子與手術刀等工具;打開培養瓶;鑷子深入瓶中,取出材料,放置在超凈臺的專用切板或盤內,然后用手術刀進行分割作業;將裝有繼代培養基的新培養瓶放在工作臺上;用鑷子進行移植作業;新培養瓶移植完成后加蓋并寫或貼上標簽。 繼代培養作業往往需要多次重復進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空間密閉、濕度較高等),組培苗的切割移植作業單調乏味、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通過圖3和圖4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兢兢業業的員工,需要1年多才能成為一個組培能手。繼代培養機器人可維持生產的一致性和高質量,降低污染水平,消除人工操作可能產生的錯誤、提升產品競爭能力。
通過圖5可以看出,即使是優秀員工,污染率仍然不可控。
5、溫室煉苗
組培生產的產品形態一種是組培瓶苗,這種形態主要用于出口。更多時候,需要將瓶苗離開組織培養室,從組培瓶中脫離出來,植于特殊的基質中,并在特定的光照、溫度、濕度條件,進行煉苗,又稱之組培苗復壯。這一程序是組培苗生產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然而由于這環節失誤造成損失甚至全軍覆沒的先例并不少見。這種失誤往往是由于人為造成的,如水分控制,光照控制不能根據植物的要求。智能溫室是專門為農業溫室、農業環境控制等開發生產的智能控制系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國外運用自動化來生產花卉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圖6)。國內在這方面也在趕超(圖7)。將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于溫室當中,使得溫室內大氣、土壤、光照、 CO2 濃度、風向、風速等參數的采集更加準確,從而模擬出最適合的溫室內植物生長的環境,再通過控制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由一些控制器來進行自動化控制,從而調節到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3]。
圖3 員工甲從新手到熟手的日平均產量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http://www.58155x.com/news/detail/id/486.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個:組培室建設的技術要求
下一個:在組培室建設之前,你需要做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