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學名馬鈴薯,現代世界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類主食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是當今世界馬鈴薯生產的頭號大戶。
2010年,全世界共生產了3.24億噸馬鈴薯,其中中國獨占7500萬噸。馬鈴薯在中國不但產量高,名字也多,廣東叫“薯仔”,山西叫“山藥蛋”,江浙稱“洋(陽)山芋”,福建謂“荷蘭薯”……北京方言的“土豆”最終成為俗稱正名,這個頗中國式的名稱。
認識下很熟悉的馬鈴薯
馬鈴薯為茄科,屬于開花植物家族,被印第安人認為是上蒼賜予的禮物,稱為“巴巴司”。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進入南美發現馬鈴薯并將其帶上船隊,隨后被帶到世界各地。馬鈴薯是有種子的,開花后結的。平時我們吃的,是它的地下塊莖。
馬鈴薯是這樣成長的
第一階段:第0~30天,塊莖發芽
發芽期是指從種薯解除休眠,芽眼處開始萌芽、抽生芽條,直至幼苗出土的階段。發芽期的長短因品種特性、種薯生理年齡、貯藏條件、催芽處理和催芽狀況、栽培季節和種植水平等的不同,一般為20~30 天。發芽期馬鈴薯器官生成的核心是根系形成和芽條生長,同時伴隨著葉、側枝和花原基(花原基就是花芽生長點之無形源)等器官的分化。這一時期是馬鈴薯發苗、扎根、結薯和壯株的基礎時期,也是獲得高產穩產的基礎時期。
作為馬鈴薯生長的最初階段,發育是否良好首先受制于種薯是否通過休眠、以及休眠解除的程度或種薯生理年齡的大小;其次取決于種薯的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是否攜帶病害;最后的影響因素是發芽過程中需要的環境條件,如土壤墑情、溫度、栽培措施等。
第二階段:第30~55天,幼苗長成
幼苗期是馬鈴薯塊莖從出苗到植株現蕾(出現花蕾)為止,亦稱團棵期,這個階段歷時15~25 天,馬鈴薯成苗比糧棉和蔬菜作物(糧棉等作物要60~70 天)快得多。這種速熟特性,是塊莖繁殖作物生物學上的重要優點,它有利于爭天時、奪地利,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制造出更多的有機質。
馬鈴薯幼苗期是以莖葉生長和根系發育為中心的時期,這一時期幼葉長成并開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養分,逐漸由莖養轉為自養。該階段還從種薯內源源不斷得到營養供給,同時伴隨著匍匐莖的形成、伸長以及花芽分化。
這一階段雖然生長總量不大,但是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全部的同化系統和產品器官都在這個時期內分化建立,是進一步繁殖生長的基礎階段。幼苗期馬鈴薯對水肥十分敏感,要求有充足的氮肥、適宜的溫度和土壤濕度以及良好的通氣條件。
馬鈴薯生長發育過程圖
第三階段:第55~85天,塊莖形成
塊莖形成期從現蕾開始至開花為止,該階段一般經歷20~30 天。進入塊莖形成期,主莖開始急劇拔高,株高將達到很大高度的1/2 左右,主莖及莖葉已全部形成,并有分枝和分枝葉展開。早熟品種葉面積將達到很大葉面積的80%,晚熟品種將達到50%左右,主莖頂端開始孕育花蕾,匍匐莖停止伸長,頂端開始膨大。
這一階段,馬鈴薯植株從以地上莖葉生長為重點轉向地上莖葉生長和地下塊莖形成同時進行。此時,葉片光合作用進行營養制造、莖葉根系生長進行營養消耗、小塊莖生長進行營養積累三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莖葉生長出現短暫緩慢現象,一般持續7~10 天。隨著塊莖的形成和莖葉的生長,植株對肥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要求土壤保持疏松通氣的良好狀態和適應的生長溫度。
第四階段:第85~107天,塊莖膨大
塊莖膨大期也叫塊莖增長期,從開花歷經盛花、收花,直到莖葉開始衰老為止,一般經歷馬鈴薯莖葉和塊莖干重平衡到莖葉和塊莖鮮重平衡的化學物理變化過程,一般持續15~22 天。這個階段,植物生長以塊莖體積增大和重量增加為重點,是以地上莖葉生長為主轉入以地下塊莖生長為主的關鍵階段。研究表明,馬鈴薯全生育期所形成的干物質總量的40%~75% 是在此階段形成,所以該階段是馬鈴薯一生中肥水需求量最多也是很大的時期,通常要求土壤有豐富的有機質,并具有微酸性,良好的土壤通氣性,較適宜的溫度條件和較低的夜間氣溫條件。
第五階段:第107~132天,淀粉積累
干物質積累期,也叫淀粉積累期,從終花開始至莖葉枯萎為止。一般早熟品種在盛花末期、中晚熟品種在終花期莖葉停止生長,一旦植株基部葉片開始衰老變黃,莖葉和塊莖鮮重達到平衡,就標志著植株進入了干物質積累期。一般歷時15~25 天。
這一時期很大的生育特點是以淀粉轉運積累為中心,雖然莖葉停止了生長,但光合作用仍在旺盛地進行,不斷制造有機質,大量向塊莖中轉移。這一時期,盡管塊莖體積不再明顯增大,但干物質重量顯著增加,塊莖總重量繼續增加。研究表明,在此期間增加的產量可占總產量的30%~40%。在這個時期,栽培方面的中心任務是防止莖葉早衰,盡量延長莖葉的壽命,增加光合作用的時間和強度,讓其積累更多有機質。同時要防止土壤板結和過高的溫度,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保持土壤濕度。
第六階段:第132天,豐收在望
馬鈴薯與谷類作物不同,沒有嚴格的成熟期,通常根據栽培目的和生產需要安排,只要達到商品成熟期(或達到種用標準),即可收獲。北方地區,由于一年一熟,正常條件下,植株絕大部分或全部枯死,薯皮木栓化(木栓化是指植物的細胞壁不透水和空氣,細胞內原生質與周圍環境隔絕而死亡)程度較高,并開始進入休眠狀態,這時即認為達到生理成熟期。
第七階段:第132天后,休眠待生
馬鈴薯塊莖的休眠實際上是從塊莖膨大開始的,但在栽培上則認為馬鈴薯收獲儲藏后是其休眠期的開始。休眠期的長短一般按收獲到芽眼萌發幼芽的天數計算,因品種和溫度而異。
在一般室溫條件下,有些品種休眠期可短至1月,有些則長達4~5 個月。當溫度超過7℃以上,濕度適中、通風條件好時,處于休眠期的馬鈴薯會自然蘇醒,隨著溫度的升高,休眠期相對縮短而提早發芽;溫度控制在2~4℃條件下時,塊莖可長期保持休眠狀態。馬鈴薯塊莖的休眠屬生理性自然休眠,處于休眠期的塊莖即使給予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氣體條件也不會發芽。
馬鈴薯汲日月之精華,浸大地之精髓,歷經發芽、長苗、結薯、膨大、淀粉積累、休眠等幾個時期,完成一個生命的輪回,長達3-5個月的地下生活,為的是向人間提供美味珍饈。
人們種植馬鈴薯的歷史已經超過五千年了,據說,全世界的馬鈴薯品種統計起來有上千種。而至今,馬鈴薯由于其生態的安全性、生產的高產性、經濟的高效性以及頑強的適應性,已經成為世界上種植最為廣泛的作物之一,“黃金糧食”的美譽當之無愧。是金子總會發光,無論大到一門學問還是小到一粒塊莖,都是適用的,能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廣泛風靡流行的東西,必然有其過人之處。